首页 /  水生植物养护 /  病虫防治 /  芦苇叶部病害种类、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芦苇叶部病害种类、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作者:admin 浏览量:665 发布日期:2022年3月28日 14:00
芦苇湿地是我国湿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态作用是其他湿地植物不可相比的。我国人工栽培管理芦苇已有50多年的历史,芦苇生长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增长。随着栽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苇田内部小气候发生了较大改变,芦苇各种病害有逐年加重趋势。根

芦苇湿地是我国湿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态作用是其他湿地植物不可相比的。我国人工栽培管理芦苇已有50多年的历史,芦苇生长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增长。随着栽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苇田内部小气候发生了较大改变,芦苇各种病害有逐年加重趋势。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芦苇病虫害的调查研究,提出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种类

叶部病害造成芦苇品质降低,易风折倒伏,降低芦苇产量,据初步测算,大发生地块减产幅度在2成左右。根据多年调查,芦苇湿地常年发生以下叶部病害。叶腥黑粉病主要发生在盐碱比较严重的苇塘和沼泽化比较严重的低洼地,危害芦苇单株或由同一地下茎长出来的所有植株的顶端叶片和心叶,移栽发病植株不易成活。被害叶片呈条纹状褪绿,严重时整簇芦苇植株枯死,是毁灭性的芦苇病害。芦苇条锈病是危害较重的锈病,发生在芦苇叶片上的只是夏孢子和冬孢子,后期形成大量的夏孢子堆和黑褐色的冬孢子堆。芦苇叶锈病常与其他锈病混合发生于芦苇叶片上,发病时冬孢子和夏孢子布满整个叶片,形成密布的黑点,常致使成片芦苇叶片过早枯死,对芦苇产量影响较大。芦苇黑锈病混生于芦苇叶片上,冬孢子堆多发生在叶片背面,对芦苇生长影响较小。芦苇秤锈病以冬孢子堆寄生于叶鞘和茎秤上,在芦苇上只发现冬孢子。芦苇斑纹病是芦苇上发生危害较重的病害,病斑圆形且大,可横断整个叶片,褐色,有明显轮纹,轮纹呈深褐色,轮纹之间是黄褐色,病斑常汇合联片,致使叶片早枯,严重影响芦苇产量和品质。芦苇褐斑病病菌主要危害叶片,病斑梭形或椭圆形。芦苇斑点病与褐斑病混生于芦苇叶片上,病斑常密生于叶片两面,发生重时叶片早枯脱落。芦苇胡麻斑病是芦苇上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严重时病斑常汇合成片,叶片早枯,影响芦苇的产量和质量.

2发生特点

叶斑类病害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7-8月,这时的芦苇大多数处在孕穗期,叶片茂盛,气温高、雨水勤,有利于各种病原菌的滋生,是叶部病害的高发期。锈病的发生较叶斑类病害早些,首先发生的是夏孢子,其后是冬孢子,夏孢子5月即可发生,冬孢子8月以后大量发生。叶腥黑粉病5月至抽穗前都可发生,没有明显的高发生期。叶斑类病害的发生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雨季和灌溉水比较深的田块。各种锈病的发生与湿度关系不大,干旱地块也经常大发生,沼泽地段发生严重。叶腥黑粉病多发生在沼泽地或盐碱较重的地段。我国的芦苇属植物有较多的变种和变型,其中的毛芦苇是比较抗病的品种,几乎不被任何病原菌感染,而其他的变种或变型不是易感染锈病就是易感染斑病,且发生都相当严重,防治比较困难。

芦苇叶片上发生的锈病和斑病对芦苇的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影响。锈病和斑病有时单独发生在植株的中上部叶片,有时则混合发生,使整个叶片上布满冬孢子堆和各种形状的病斑。发病严重的植株旗叶以下叶片全部死亡,抽出的苇穗极小,种子难以成熟,茎杆变薄,易风折倒伏,减产3-5成。

3防治措施

芦苇目前仍处于半野生状态,人工管理和栽培水平较低,农业上常用的防病治病措施在芦苇的病害防治上难以使用,致使芦苇生产企业对各种芦苇病害束手无策,任凭病害蔓延,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

所以,应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加强通风、降低田间湿度可以减少各类斑病和锈病的发生,延缓其蔓延速度。叶腥黑粉病多发生在沼泽地或盐碱较重的地段,可以采取洗盐、加强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防治目的。

在众多的芦苇变种中,有多个抗叶斑病和抗锈病品种,如毛芦苇基本上不发生任何病害,可以通过杂交手段,培育出产量高抗斑锈病的芦苇新品种。

在芦苇病害的防治上开展新药剂的筛选试验,选出效果好、经济适用的药剂。根据苇田的特殊条件,采用飞防手段,大面积防控斑锈病的发生,减少芦苇损失。

在芦苇的变种和变型中,有许多优良的性状,如抗病、抗虫、高产等。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把这些优良基因融合在一起,培育出高产、抗病虫、株高和密度适宜的芦革新品种,在新开发的芦苇湿地推广。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替换现有芦苇品种。